补税风暴,是2024年民间讨论度最高的财经新闻。一度市场上传出“倒查30年”的。国家税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最新的医药行业讯息是:8月21日,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于港交所发布“内幕消息-附属公司补缴税款”公告,表示需要补缴税款约1.5亿元。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中药所补缴的是2017年至2023年期间的税。
有关税法专家解释:税收追缴期限一般为3至5年,但对于偷税、骗税等严重违法行为,追缴期限不受此限。
自去年10月中国医药发布附属公司三洋药业补税公告以来,已有多家药企被查或自查补税,包括北大医药、一心堂、科兴生物、甘肃普安制药等,补缴的税款以及滞纳金百万元起步,最高金额目前是一心堂的2.4亿元。
单独来看,补缴税款仅是税务问题。但放在更宏大的叙事背景下,这是医药行业近年来反腐纠风、医保控费、打击骗保等系列改革中的一部分,反映的是医药行业在税务合规、行业监管、医保基金安全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中国中药于1993年4月7日起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是国药集团中药产业板块的核心平台,重点为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及中药饮片。
根据公告,中国中药之部分附属公司近期接受了所在当地税务局的检查,或分别根据税务局的通知开展了自查。截至本公告日期,据公司财务部门统计,该等附属公司应补缴2017年至2023年期间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相关税款、滞纳金合计约为人民币 1.534亿元,目前已补缴该等税款合计约人民币1.028亿元。也就是说,尚有0.506亿元待补缴。
据公告,该等税款将计入中国中药2024年当期损益,预计将减少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人民币1.290亿元。
而与补税公告同时发出的,还有盈利预警。中国中药表示,预计2024年上半年集团净利润同比下降60%-70%,补缴税款为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医药行业反腐背景下,税务监管的严格化正逐渐成为领域的常态趋势。中国医药企业的补税公告日益密集:
早在2023年10月,中国医药发布公告,其下属全资子公司海南通用三洋药业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合计9687.37万元,包括2018年度至2020年度企业所得税6062.56万元及滞纳金3624.81万元。拉开了此轮企业大规模补税的序幕。
随后,在2024年4月26 日,北大医药表示经公司自查,公司需补缴2019年度-2023年5月31日期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各项税费共计1382.02 万元,需缴纳滞纳金共计562.71万元(截至实际缴纳日),合计需缴纳1944.73 万元。
一天后(4月27日),一心堂在其发布的2023年年报中提到,所在地主管税务局对2020 年-2022年的纳税情况开展税收辅导工作,公司需要补税及税收滞纳金共2.40亿元。主要与独立纳税门店房租费的合同签订及支付有关。一心堂将该项目认定为一次性偶然事件产生的损益,计入非经常性损益。
6月22日,科兴生物发布公告,披露已于近日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合计2131.11万元,包括补缴2021年企业所得税1548.77万元以及缴纳滞纳金582.34万元。
7月9日,甘肃陇神戎发药业发布补税公告IM体育官网,表示其控股子公司甘肃普安制药近期对2023年度的涉税业务开展了自查,需补缴2023年度企业所得税约900万元以及相应滞纳金约9万元,合计约909万元。截至公告日,普安制药已按要求将上述税款及滞纳金缴纳完毕。
截至目前,生物医药企业被追缴税款一般反映的税务合规问题主要有少计税与未按规定申报、违法与逃税、关联交易与转移定价等。例如,北大医药和科兴制药在自查或税务检查中发现需要补缴的税款,可能涉及少计税或未按规定期限申报的情况。
随着制药企业相继发布补税公告,在2024年6月,有关“税务倒查30年”的言论广泛流传,同月,国家税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时明确表示,“税务部门没有组织开展全国性、行业性、集中性的税务检查,更没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近期反映的有关查税补税,有的是对企业以前年度欠税按程序进行催缴,有的是对企业存在的税收政策适用风险按程序予以提示告知,均属税务部门例行的依法依规正常履职行为。”
但近期,一些医院“主动退出医保”的举措引发行业关注。7月23日,太康县医保局发布通知,表示太康神华医院自愿申请解除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自7月25日起,参保人员在太康神华医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基金不再予以支付。
医院主动选择退出医保的现象并非个例,比如庆云普爱医院于7月26日退出,阿勒泰市力辉口腔专科医院于8月1日退出等,而此前浙江、山东、江苏辽宁等地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主动退出的另一面,是今年以来,各级医保部门强化大数据筛查手段在医保基金监管中的应用,严厉打击各类欺保行为,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曝光。
8月17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山西省严厉打击五家医院涉嫌欺保问题》一文指出,在6月-7月,国家医保局会同山西省医保局,运用大数据模型,对山西省部分城市医保基金使用数据作了筛查,根据可疑线索指向,对忻州市保德县德馨医院、代县和平医院,朔州市应县东城医院、济民医院、夕阳红华康医院进行了专项检查,初步发现涉嫌欺保问题。
更早之前,国家医保局分别对河南(郑州管城豫丰医院、周口市商水庆康医院)、辽宁(沈阳林济中医院、金城原种场职工医院)的医院进行了点名,指出这些医院涉嫌欺保问题。
国家医保局曝光医院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典型问题中,主要包括串换药品、分解收费、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过度检查、虚构医药服务项目、将不属于医保支付范围的纳入医保基金结算七类问题。
早在2023年9月,中央反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针对《中央反协调小组工作规划(2023—2027年)》答记者问时提到,要健全案件办理程序衔接机制,加强案件查办的协作配合,构建纪检监察机关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衔接顺畅的体制机制。
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内蒙古、青海、福建、浙江、北京、江苏、福建、安徽等多个省份已经在医疗领域开展审计工作。
近来,随着各省逐步公布“2023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医药领域的问题再次浮出水面。
多个省份提到了公立医院医药设备招标采购流于形式、虚假招标等问题,不少招标采购项目涉及的金额已超数亿元。
例如IM体育网址,内蒙古自治区在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1家医院变相延长采购合同付款期限,涉及金额7.96亿元;山东在公立医院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供应商通过免费提供设备或低价销售设备等形式,向25家医院销售耗材、药品,扰乱市场秩序;浙江省则在审计报告揭露了省级和市县公立医院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招标前已确定供应商、招标条款量身定制、招标内容与合同不一致等。
自医药反腐开展以来,已经多次点名医药领域。最近的一次在8月1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一文指出,“油水越多的地方越容易滑倒。相比其他领域,金融、国企、能源、医药和基建工程等重点领域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资密集、资源集中。”
还明确,紧盯一把手等“关键少数”,严肃查处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影响力谋私贪腐问题,加大对新型和隐性的甄别和查处力度。
在强化监督的行动下,今年落马的“老虎”越来越多。不完全统计,今年医药领域至少20位厅级及以上级别干部通报被查,此前落马干部中,级别最高的达到正部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