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净率跟净资产收益率不匹配,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市场对基建行业潜在坏账的担忧,二是对未来前景及盈利能力持续性的怀疑。
基建是个很简单的行业,业主多是政府,最开始要求中标方必须在当地成立项目公司,把税收和GDP留在当地。
肥水不流外人田,在国家队之外,就有了省队、市队、区队,营业额、利润和税收都留在了地方,还促进地方就业,实现利益内循环。
随着三四十年的持续建设,国家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收益率高的项目基本都干完了,近几年的大型工程多集中到了考虑社会综合效益的西南地区。
虽然国家加大了城市地铁、地下管网、城市升级改造等基建需求,但在众多基建企业都等着张嘴吃饭的时候,总还是显得狼多肉少。
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给基建行业带来了出海的机遇,但国外工程必然要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而进入需求旺盛期,短期估计难挑大基建是钱的游戏,在地方政府没钱、地方债阳光化、债务终身负责制的背景下更是如此。
基建企业经过一轮BT、BOT、PPP之后,负债率高企,虽然不受限于融资能力,但受限于负债率的考核,已经失去了加杠杆的能力。
业务模式粗放,靠资金来不断的推动业务规模的模式不可持续,而依靠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利润率还任重道远。
随着规模停止增长,潜在的问题不再能够被不断增长的规模滚动覆盖时,窟窿和问题将逐渐暴露,在探寻转型发展的路上还得小心应对各种信任和信誉危机。
对于大量与基建企业合作的民营企业,有大量可以优化的地方,而这部分优化后将成为全产业链共同的利润。
举个最简单的,基建企业对外有大量应付账款,民营企业在提供服务时,基于自身的财务成本和风险溢价,都按年息15%到36%体现在价格中,而如果通过基建企业自己的金融公司用年息8%的成本购买民企的应收账款,打包发债融资成本预计不超过5%,用欠款央企的融资信用为关联民企赋能,将降低整个产业链融资成本,结果必然是多赢。
一条路,虽然国内大型基建工程是干一个少一个,但城市需求在增加,特别是未来经济发展动力强劲的城市。
如何转变身份,抢占新蛋糕,战略性做大做强优秀城市,作为城市建设运营服务商,是基建企业的新课题。
在这些城市,除了构建建设能力,还要构建经营能力,要学会作长久的生意,而不是做完一个再等下一个,要学会与优秀城市深度融合,荣辱与共,作城市运营商。
这属于基因改造,深入骨髓,难,但只有能顺应形势,改造基因的那个才能活下去,历史就是这么的残酷,适者生存。
另一条路,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基建是先锋。服务于国家战略,先锋不一定挣钱,是任务,但给基建企业提供了最早登陆新的机遇。
要想富,先修路,中国是想让东南亚、非洲和中东等不发达区域复制自己的成长模式IM体育,前期靠卖资源或低价劳动力启动内部经济循环,形成收入,拉动需求,发展经济,再不断产业升级。
这个过程中,它们将慢慢融入中国的经济链条,中国进行低端产业转移,为中国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给中国企业创造投资机会,分享该国经济起飞过程中的红利。
作为最早登陆者,能否利用最早建立的政商关系,作中国与当地的桥梁,能否联合国内的地方政府构建扶持当地优势产业走出去的共同经营体,能否提前抢占优质资源,就是比拼运营能力和眼光的问题了。
既然起了个大早,如何选择优质国家,做好战略布局,共享其未来三五十年的发展成果,也是个大课题。
当然每个行业都会有佼佼者IM体育下载,但大势之下,完卵也不会那么亮眼,朝阳行业那么多,又不是已深陷入这个行业,何必难为自己。